中国报业数字化及媒体使命

来源: 人民网

广告:

——中日学人、报人关于报业未来的思考与对话

提要:2013年12月20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崔保国教授受邀访问了日本朝日新闻社,拜会了木村伊量社长,并就报业转型发展和媒体使命与责任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交流与沟通。中国的著名学人与日本的报业领军者之间思想与观点的碰撞与交汇,对于正在进行的报业转型及媒体国际报道,颇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报业 数字化 媒体使命

谈话背景

朝日新闻社是日本也是世界大型报业集团之一,《朝日新闻》的晨报日发行量为800万份,发行量排名世界第二,超过《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每日邮报》《泰晤士报》和《卫报》的总和。其竞争对手《读卖新闻》的晨报日发行量约为1000万份,排名世界第一。日本报业在全球报业不景气的今天依然能够保持较高的发行量,与其特有的送报上门的发行体系密切相关,对广告相对较低的依赖程度也使其撑过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面对来自新媒体的冲击,朝日新闻社亦进行了积极的数字化转型,通过付费墙等方式寻求传统大报在大传媒时代的生存之道。

报业转型的未来之路

崔保国:十年前我曾经来贵报社访问过,当时见到了您的前任箱岛社长。那时候,我们就谈到过报业的转型问题,此后,我也做过很多对报业转型的研究。现在朝日新闻在报业转型和数字化方面怎么样了?有什么新举措?

木村伊量:箱岛社长是我前任的前任了,那时的报业和今天报业面临的局面真正是今非昔比。现在是高度数字化时代,是智能手机媒体时代,我现在也每天在摆弄手机哦(他拿着手机比划着)。手机这个东西可能真会带来一个不再需要“纸”的时代。

目前情况下,社会还是需要报纸的,因为,报纸的读者还存在,数字媒体虽然已经做得不错了,报纸的数字化转型还谈不上成功。英国《金融时报》、美国《华尔街日报》、还有日本的《日本经济新闻》在数字化方面做得更好一些,采用了付费的方式也获得了不少的用户。但目前来看只是限于财经类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好一些。财经信息是有刚性需求的,信息本身就能赚钱,就会有人出钱买信息,我们这种综合性媒体要实现收费就难度大得多。这里很重要的是数字媒体产品的组合方式,数字媒体产品需要重新打造和包装。要考虑用户消费者新的需求,要选择全媒体的渠道,有门户网站的、社交媒体的、垂直网站的、手机版的、平板电脑版的、数据库的等等。

朝日新闻社在1995年设立了自己的新闻网站asahi.com,2009年开始面向手机网站提供新闻,2011年创刊电子版,截至2013年3月朝日新闻的免费会员达到100万,付费会员达到10万。同时《朝日新闻》也积极地使用着社会化媒体。在2011年的“3·11”东日本大地震中,我们的记者利用推特发布消息,也利用推特收集消息,再通过专业判断将有用信息发布出去,这场灾难让我们又一次深刻地感受到科技的进步与互联网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与以往大不同的媒体环境,也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全媒体时代不可或缺的职业记者的专业性。 《朝日新闻》目前有超过200个官方推特账号,其中包括不同地区分社、记者站的官方账号,也包括约90个擅长不同领域的专业记者的官方账号。 2010年我们还创办了一个叫做《新鲜日本》的中文版电子杂志,以旅行、文化、流行等为中心,将《朝日新闻》的报道翻译成中文,通过iPad的app和电子书店等方式,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为中国民众提供一个更好地了解日本的窗口。

崔保国:报纸数字化转型的探索已经有十多年了,但是报纸的数字化转型一直没有找到成熟的商业模式,数字业务的经营规模一直无法突破瓶颈,这是世界范围内的传媒经营难题。中国的报纸和报社也对数字化转型进行了很多积极尝试,就像您参观过的人民网是中国报纸中数字化转型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但是报纸办的数字媒体在关键的赢利模式上和规模化经营上却进展缓慢。也许数字化媒体并不是报纸转型的唯一出路。

木村伊量:日本报业的数字化盈利能力还很不理想,商业模式也不够清晰。报纸数字化进程虽然很慢,但不做是不可以的。在这方面《朝日新闻》也在不停地进行各种尝试。 (目前《朝日新闻》的订阅用户只需要每月多付不到四分之一的价格,就可以同时享受纸质版和电子版,电子版除了可以更便利地使用电子设备阅读纸质版的全部内容外,还会提供更加丰富、清晰的图片或视频报道,以及专门面向电子版所提供的报道,亦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定制,制作一份内容由朝日新闻提供的、属于自己的my报纸。 )为能够更好地应对科技进步对报业以及新闻报道的影响,《朝日新闻》还在2013年6月建立了媒体实验室,希望可以借此突破传统报人的思维定势,为报业提供一个可以不探索和创新的场所。

报业数字化是大势所趋,《朝日新闻》除了很早就开始办朝日新闻网站,在手机报、平板电脑版方面也进行了全媒体的尝试。目前最有创新意义的举措和最下力气抓的新业务是《赫芬顿邮报日本版》。 《赫芬顿邮报》是美国的阿丽安娜‧赫芬顿(Arianna Huffington)在2005年创办博客新闻网站,短短五六年时间,其访问量就超过了《纽约时报》网站,并实现了3000万美元的盈利。目前《赫芬顿邮报》已经扩张至英国、法国、加拿大、西班牙、意大利、日本等国家。在每一个国家都与当地最有影响的媒体联合经营该地区的《赫芬顿邮报》。 《朝日新闻》抓住这个机会与其进行了合作。

崔保国:《赫芬顿邮报》是具有全新的新闻理念的新媒体,是一个创新型的媒体形态,集合了新闻内容、网站及博客等多种形态为一体。在社会化媒体流行的时代,读者不再是消极的“受众”,而成为参与新闻的重要环节,这种参与不仅仅包括“用户生产内容”,更重要的是用户对新闻的选择、评论和传播分享行为。据说美国的《赫芬顿邮报》网站拥有3000多名博客作者。用户是网站评论的主力军,同时也是网站内容的分享者与传播者。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前国务卿希拉里等政界首脑都有《赫芬顿邮报》的主页。我对你们办的日本《赫芬顿邮报》有很多期待,希望你们能探索出一条报业转型的新路来。

另外,我们对报业的未来很关注,您认为在这样的形势下,未来的报业会是什么样呢?比如,2020年左右媒体会是什么样子呢?

木村伊量:我想首先是报纸到那时还会存在,还应该像现在的报纸一样存在着。但是,报业规模会大大地收缩。无论媒体的技术形态发生多大的变化,报纸在社会所发挥的巨大历史作用还不会改变的。未来并不可怕,未来的社会无论怎样变,总是需要信息服务的,内容为王是不会变的。

崔保国:您的判断给报业注入了信心。现代报业除了与时俱进还需要有一种信念和坚守。纸媒的市场还存在,我们自己要珍惜,一方面坚守越来越收缩的市场,一方面还要去培育市场,引导年轻人看报纸,否则将来就真的没有市场了。今天的传媒界令人困惑的不仅仅是报纸,连风光一时的门户网站和众多PC互联网媒体也进入了困惑期。拯救报业的最好办法就是好好热爱报业,想办法留住报业。报纸的重要价值在于整理​​和加工信息的专业性和媒体的操守与信念。只要坚信报业对社会是有意义的,并让报纸真正对社会发挥正能量的作用,就能够留住报业。

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崔保国:最近的中日关系由于钓鱼岛问题闹得越来越紧张,令人担忧。比如在钓鱼岛冲突问题的报道上,中国媒体、日本媒体、以及其他国家媒体对事件的报道会出现差异很大的立场和观点,中国和日本作为该事件的当事国,在各自报道中无一不体现了国家利益和国家立场,受众所能获取的信息几乎都来自于媒体,媒体不同立场的报道会对受众的认知产生完全不同影响。在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下,特别是在扑朔迷离的国际关系中,媒体的报道如何保持它的公共性和客观性?

木村伊量:办报纸会受到各种各样社会力量的影响,至少是三种压力是非常明显的:来自政府的和宪法的压力﹔来自商业利益集团的压力﹔来自消费者的压力。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捍卫新闻报道的独立和自由。任何压力也不能动摇我们的新闻理念和办报原则。比如,我们的一些报道遭到日本右翼势力的猖狂威胁,甚至有时有生命危险。比如我们批评参拜靖国神社的报道也受到一些政治家的指责,当时我们仍然要坚持我们的报道。

我们把报纸的经营部门和新闻报道部门严格区分开来,不可以互相影响干扰,这样就可以保证我们的报道可以不受广告商左右。朝日新闻的经营比较多元化,除了报纸外我们还有印刷、旅游、房地产、电视台等,如果将来报纸的经营不行了,我们还会想各种方法让报纸坚持办下去的。

崔保国:木村社长的思考很有报人的专业精神,很受启发。这是非常难得的新闻理念和办报原则。从国际报道来说,由于跨越国境跨越文化的原因,在不同环境中去看不同国家对同一事件的新闻报道,其倾向性的表现可能会明显不同。在错综复杂的政治格局下,媒体的报道如何保持它的新闻原则和办报立场,对每一个媒体来说都是一个巨大考验。对有着近140年历史的报纸《朝日新闻》来说也是一个重大考验。而国民的认知又会反作用于舆论从而影响事态的发展。

媒体的报道立场大多数情况下是政治、经济和文化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和其他社会因素共同发​​挥作用。任何媒体都无法超越它​​所在的国家的影响。绝对客观、完全中立的媒体立场很难做到。我们面对舆论的喧嚣,看到传媒界的无序和混乱,感到无比的担忧和焦虑。无论是传媒业界还是学术界,我们都应该倡导和推动社会形成一个清新的传媒界,一个有专业水准的传媒业界,一个对社会和时代具有正能量作用的传媒。传媒人更应该对认清自己的使命,敢于担当。特别是传媒业界的领导者需要远见与智慧,需要勇气与开创。

广告:

相关内容

编辑:Admin 时间:2014/6/23 16:12:58 阅览:685   返回    
报业
数字化
扫描关注53BK报刊官网
扫描关注阅速公司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