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校园报刊不受学生欢迎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广告:

内容摘要:校园报刊在传播校园文化,提供校园信息,引导校园舆论方面有重要作用,可是很多校园报刊却没有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为学生们提供最需要的信息,这里力图探究其原因及找到解决办法。

关键词:校园报刊 不受欢迎 出路

校园报刊贴近校园生活,是传达学校信息的重要平台。可是校园报刊的质量不高,不能有效引发学生阅读兴趣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新华社环球杂志社总编马晓霖谈到校园媒体时表示:“其从覆盖面上来说属于窄众媒体,从影响力来说属于边缘媒体,从深度上来说属于初级媒体[《清华大学<清新时报>社长张祎垚在做主题发言》 2004年12月4日新传社 校园媒体占据着贴近学生的地理位置,可是却不能成为学生的传声筒,内容不够全面、充实、不具有对首要受众学生的强烈吸引力,并不是在校生选择了解校内动态的优先选择。”

有部份校园报刊从质量到运作模式都比较成功,如清华大学《清新时报》、北京大学《北大青年》、中央民族大学《CUN人物》杂志等,但校园报刊是不是承担了有效为同学传达信息、为同学们的学习到生活各方面提供帮助的方面来看,还有很多不足,所以这个问题仍待进一步探讨。

一 现今校园报刊普遍质量不高

校园媒体不受在校学生欢迎的原因有多种,这里分为客观和主观原因,客观和主观原因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互相交融与影响的。

(一)客观原因

1校园报刊不能平衡学校中各方主体的话语权。

现今校园报刊主要是由高等教育院校的党团组织或各院校主办,报刊的采编通常是以在校学生为主。在经济上不能独立的校园报刊,功能大部份是作为学校对学生的传声筒,信息传播管道是自上而下,这与报刊作为客观传播信息的基本作用是相背离的,因为没有表达出学校里重要群体学生的声音。

市场上的报刊同样有信息传播不对称的现象,会受到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约束。校园报刊表现得是更加严重。首先是因为创作人员是学生,学生是紧密地与上级老师联系在一起,选材、审稿多要经过报刊指导老师的审批;指导老师又是与学校紧紧联系,代表的是学校的利益,那么校园报刊从一开始就没有办法独立,报导的倾向性非常明显。其次,如果校园报刊是商业化运作,那么也会受到经济利益的限制而影响报导范围。

从吸引学生的角度来说,报纸的内容至关重要,校园中各方面的新闻都是学生所关注和需求的,在校园里有部份学生特别想了解的新闻往往被封闭,大众往往有对负面消息的好奇心。由此提出,在校园报刊中能不能出现学校里的负面新闻?

校园报刊报导学校的负面新闻在一定程度上如同媒体报导其广告商的负面新闻一样,情况很少。市场上的媒体与其广告商有着直接的利益联系,失去了利益链条,报刊的运行状况及资金回笼可能出现问题,以致影响报刊的整体发展。但是一般媒体在考虑是否要报导负面新闻时,也会作出有利于其报刊最大发展程度的判断。如果是关于广告商较小的负面新闻,而广告商投放的广告又较大,那么媒体极可能放弃对这一问题的报导;但是若广告商问题较严重,危害较大,媒体报导后能产生较大影响,那么处于道义与利益的双重考虑,报刊可能会对它进行调查性的报导。

那么对于校园报刊,它与学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校园报刊决定了其活动范围是在学校里,报刊的创作人员是学校里的学生。如果要报导负面新闻,那就是学生要通过在校园里的调查研究,探究而曝光一些事情。这些事情是对学校不利的,不利于学校的信息传播后一般会损害学校的名誉,而学校荣誉的维护者是校方与校园里的师生,校园报刊的编写人员正是同样需要维护学校名誉的学生。从这一逻辑来看,校园报刊不会而且也不可能曝光学校的负面新闻。

校园报刊的采编人员从本身所处的环境下看,就与校方存在紧密的利益关联。学生在校的奖励及报刊表现的优异与否都是校方评定,这势必注定了校园报刊不能做到客观、理性、公正的态度。

媒体是传播信息的介质,校园报刊主要是传播校园信息的介质,校园信息既有正面也有负面。但是通过以上的分析,校园报刊在传递学校负面信息时无能为力,不能给以学生完整的学校信息资源,是导致校园报刊不受学生喜爱的首要原因。

2老师对校内报刊指导不足。

校园报刊基本设有指导老师,老师作为最重要的指导学生的对象,在选题、编辑方面都给以学生宝贵的建议。但由于指导老师的时间与精力有限,为学生们提供建议多是个别指导为主,系统性的对于所有报刊成员指导不足,而且通常是“就稿论稿”、“就版论版”,缺乏了宏观的知识的讲授。

(二)主观原因

1竞争机制不完善。

竞争能提高效率,在竞争机制下的校园报刊运作会竭力提高报刊质量。大多数校园报刊没有进行商业化运作,激励校内报刊成员的原因主要是这可以作为学生社会活动的一部份成绩,而且这是可以锻炼的平台。成员们不用为报纸的发行量及质量担忧,这就没有动力让他们找出新方法办好报刊。在没有竞争机制下的校园报刊想要提高质量,广受学生欢迎是非常困难的。

校园报刊的外部没有竞争,不管办得如何都不会被淘汰。同样校园报刊的内部也没有竞争,很少出现成员被开除情况。竞争机制不完善主要是由于报刊的运营模式存在严重问题,激励程度不够而使学生在追求高质量报刊方面投入精力不够。

2记者、编辑自身能力欠缺。

校园报刊是学生锻炼平台的功能定位阻碍了高质量报刊的产生。校园报刊有报导校内新闻的职责,但是也担负一个重要功能,即校内学生的锻炼平台。可这个定位会导致学生们认为校园报刊主要是用于锻炼的,而没有重视把报刊办好的要求。可是只有把报刊办好,才能对学生有吸引力,怀着锻炼、试试看的态度无法保证报刊的质量。

理论学习滞后于实践。高校新闻类专业学生一般通过三年基本可以把新闻理论知识学习完毕,但是校内报刊从学生一进校就开始招新,新闻类专业学生作为校园报刊的主力军,在拥有很少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就要进行采、写、编。而通过短时间内地方式查看理论书籍,固然可以打下基础,但是知识体系建构得不完善会导致报刊质量不高。在校园报刊中也常会出现非新闻类专业学生担任主要采写人员,通过学生其它专业的知识应用到新闻的写作这很值得鼓励,但由于不是科班出生,且经验不足,也会导致报纸质量不高。

老成员带新成员的方式有利也有弊。校园报刊培养新成员的模式会通过老成员帮带的方式,老成员带新成员采访、写作、编辑。这种方式非常有效,可以让新成员快速地上手操作。校园报刊内部会开讲座,请老成员为新成员做培训,结合实例在短时间内讲授理论知识,这让新成员在具体操作前了解了采写编的基本方法。但是校园报刊中老成员的理论与业务水平也值得质疑,由于自身掌握的知识不全不精,在传授时有把新成员带向误区的可能。

学生记者缺少实践经验。校园学生记者要在社会上的报刊中接受锻炼,曾经走过新闻战线的第一线,才能体会到市场上的报刊是怎样操作和运行的,从而把积累的经验带回到校园报刊中。若无在社会上的实践,仅仅通过学生自我探索进行模仿写作的方式并不能诞生高质量的新闻。韩振峰部长分析校园媒体的优势与劣势时说:“校园媒体由于它的主要参与者是学生,导致了视野的狭窄性,思想的深刻性,水平的专业性有所下降。”

二 打造受学生欢迎的报刊

1完善竞争机制。

在校园报刊中采用完全的市场操作非常困难,而且对学校、报刊及受众三方的影响都不能确保最好。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在校学生的主业是学习,而办报并且加入了商业化的行为就牵涉到经济利益问题,最后很可能导致报刊成为学生盈利的手段。即使报刊的发行量大,成效显著,也违背了学生上大学的初衷;第二,在没有宏观调控下的市场行为极易失控,校园报刊也会出现恶性竞争等一系列商业化竞争的弊端。

竞争即会导致优胜劣汰,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办报的热情。在校园报刊中可以依据发行量或受好评情况采用末位淘汰制。也可以让报刊自谋出路,通过发行广告等方式增加收入,减轻对行政拨款的依赖。

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是打造受学生欢迎的根本原因,提高对优秀报刊的奖励,质量较差的报刊在竞争机制的环境作用下自然会被淘汰。

2在尽短时间内开展理论知识培训。

针对刚进校园报刊的成员,应该在他们正式采写前进行系统培训。这个培训的范围可以设定为全校的所有报刊,而培训的人可以是学校富有经验的老师,也可以请媒体里的一线记者以开展讲座的形式进行,分专题和板块,快速地把新闻方面的理论知识过一遍。老师和一线记者可以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让新同学们清晰地掌握新闻写作知识。培训讲座可以与报社成员实战采写同步进行,但是时间不宜拖得太长。

固然理论知识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讲完,但是突击培训再加之以实践操作,成效会比较显著。报刊内还可以组织对成员进行理论测试以检验短期培训的理论水平,通过测验等具体的方法调动成员学习的积极性欲上进心。

3树立办高质量报刊责任意识。

校园报刊成员不光是要把报刊当做学习锻炼的平台,还要树立打造一流报刊的意识,不断学习与思考,利用各种途径提高自身能力。不要认为自己是新人就没有自信,要充分发挥身在校园内优势。发现校园热点,仔细观察生活,努力反应学生心声,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

这种责任意识在报刊成员身上不会凭空而起,还需要通过稿费奖励或通过演讲树立成员对报刊的荣誉意识等其它手段辅助,促使报刊成员有责任意识提高质量。

4完善实习机制。

学校应该与更多媒体建立学生实习基地。特别是应该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生涯,而不仅仅只是大四的实习。对于校园报刊的成员,可以采用竞争实习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老师推荐的方式。对于一些能力突出的学生,更应该尽早让其进行实战锻炼,得到经验后作为报刊的领军人物带领团队。实习的时间也不用局限在寒暑假,周末或课余时间都可以参与到社会媒体中实践操作。

5内容为王

好新闻以内容取胜,内容是最具吸引力的,不断变化的只是写作报导的方式。

首先是加强深度报导的力度。 “今天,在西方主流报刊,深度报导的比例基本超过50%,已取代纯信息式的报导成为主体。” [《新闻报导新教程——视角.范式与案例解析》 林晖 着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那么在校园报刊中,也是这个道理。除了硬新闻外,把深度报导的报导方式应用于新闻写作,探索新闻背后的新闻,深层次剖析校内大事。把新闻做得有层次感、有高度、有远见,让学生在了解一个新闻发生的表面后也知道其发生的原因及带来的影响。

深度报导分为解释性报导、调查性报导、预测性报导、整合报导、连续报导和系列报导。 [ 《深度报导原理》杜俊飞 胡翼青 着 新华出版社 ,2001]这一报导方式在校园内是大有可为的,例如H1N1浸入校园可做解释性报导,而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可做系列报导。但是深度报导遵循的也是客观、全面地反应现实,一味地歌颂或赞美不符合深度报导要求。做深度报导时要注意与各方的沟通,特别是学校,因为在进行题材的选取与操作时要把握分寸。

其次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发现校园热点。校园媒体虽然占据贴近校园的地理位置优势,但是很多新闻却不是最先从学校传出。例如,在09年3月,西南民族大学有学生组建了“跑腿公司”邦邦堂,《华西都市报》等媒体迅速报导出此事,人民网等各大媒体论坛转载。虽然之后西南民族大学院报《长短镜》也写了

一篇通讯报导此事,但是从时效性及报刊人员寻找新闻的敏锐度来看,落后于校外媒体。

报刊人员应主动发现身边的新闻,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观察力,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新闻。虽然在校园中会有固定的学校、院系新闻,但是硬新闻过多将不利于打造受学生喜爱的报刊。

还要立足校内,关注校外。学生在学校里信息并不是特别畅通,这就需要校园媒体对重大国内外事件进行分类整理,针对学生的情况把最贴近其利益的信息传达。校园报刊的内容明确定位是在校内,但是就一些重大事件,应该略有提及,例如清华大学的《清新时报》就曾有关于嫦娥一号的报导。校园报刊游离于校园与社会之间会造成受众定位不明确,而且也不能与社会媒体相抗衡。但是通过校园报刊对信息的筛选,学生很快就可以凭借校园内媒体提供的简短信息,再通过其它媒体对所要关注的事件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

此外,增加专业学习,就业内容。学生对于自身专业学习、就业方面知识需求非常旺盛,而且这是对学生很有帮助的。例如,入伍是大学生毕业后的另一条选择,可以就这个问题做一个详细报告,让学生明白应征入伍各事项。还可以关注某些政策变化对大学生就业造成的影响,也可以搜集实习、就业的咨询刊登在报刊上。

最后,新闻报导与专业知识结合。非新闻类专业学生办校园报刊是另有一番特色。中国地质大学的《地大青年》有很多关于学术特色的新闻,而中国政法大学的《青春法大》则是以法律理论应用新闻为特色。校园报刊应该广泛吸收各专业人才,把专业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新闻写作,能让新闻增加深度和厚重感。

结语

校园报刊不受学生欢迎有着先天缺陷,因为作为传播媒介不能保证信息传达的完整性,正面和负面新闻说不上平衡而是一边倒趋势,学生想要了解学校的情况反而不能先在校园报刊中找到,而需要通过其它媒体。

这种先天缺陷基本没有修复的可能,校园报刊是处在校园中的一份子,与整个学校休戚相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做成令学生喜爱的报刊,需要从竞争机制、报刊成员培训、报刊内容等方面着手。

在校园报刊中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是最根本的,其它问题都可以在此问题的推动下改变。若竞争机制建立了,各报刊势必会通过调整内容等各种方式提高质量吸引重要的学生受众。

就竞争机制建立的问题是打造受学生喜爱报刊的关键点。但建立怎样的竞争机制,评判标准如何,会不会与现有的校园报刊体制发生较大矛盾,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第3版),(美)巴兰(Raran S.J.),(美)戴维斯(Davis D.K.)著,曹书乐 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2】《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美)罗杰斯(Rogers,E.M.)著殷晓蓉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3】《娱乐至死》 (美)波兹曼著,章艳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4】《传播学概论》(第2版)(美)施拉姆,波特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新闻报导新教程——视角.范式与案例解析》 林晖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广告:

相关内容

编辑:Admin 时间:2011/4/6 14:52:12 阅览:946   返回    
校园报刊
校报
扫描关注53BK报刊官网
扫描关注阅速公司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