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报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来源: 网络

广告:

近几年,全国高校校报发展很快,特别是在具备国内统一刊号,解决正式户口后,高校校报的发展更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与国内公开发行的其他各类报纸相比,高校校报只能是报纸行业的丑小鸭、灰姑娘,其报约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生存空间也受到影响,有的院校的校报甚至出现萎缩状况。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的新环境,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不断深入的新形势,在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服务的同时,增强自身的造血机能,探索出适合校报自身发展的新路子,是高校校报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校报面临的困境

高校校报有了国内统一刊号后,解决了多年困扰的内部粮票问题,按道理讲,今后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其实不然,高校校报的发展还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这些困难主要表现为:

一是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办报环境较差。领导重视,事情好办;领导不重视,事情不好办。这是现实生活中的现实。我们不排除部分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的校报得到了学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办报经充足,办公条件好,办报人员队伍稳定,人员配备齐全,尤其是办报人员素质提高方面舍得投入,校报在学校内定位适当,编辑人员相应待遇落实,学校是把校报真正当作一张公开出版的报纸来办的。而大多数高校,特别是地方非重点院校的校报则更多是被当作记录历史资料的“档案”角色而已,其作为报纸的宣传、导向、批评、监督作用只能退居二线了。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是:校报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编辑办公场地狭小,除几张桌子、椅子外没有其他办公设备,更谈不上办公设备现代化;编制紧张,人力严重不足,有的甚至只有可怜的一人,而仅有的一人也是极不稳定,走马灯似的调换,基本谈不上素质的提高;报纸周期长,有的一月一期,有的还不能按期出版,报纸的质量更是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是校报进入社会的障碍。根据有关规定,在我国,无论是党报还是一般性的报纸,无一例外,都可以刊登广告,经营广告业务。但同样是报纸,校报却不能。校报本身既不具备党报发行的计划渠道,又不具备一般小报的可读性、趣味性、知识性的特色,再加上受到歧视性对待,校报在社会上没有宣传效应,没有影响,没有读者。其直接后果是:在校内,校报只有给学生看,给部分领导看;,在校外,只能与其他高校进行交流。校报没有冲破校园围墙的束缚,无法真正面向社会,影响了社会各界对高校的关注,影响了学校教学改革的针对性、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影响了学校科研成果的推广,更不利于校企联合科技攻关,影响了学生对社会各行业的了解。有的学校曾尝试给学生家长寄校报,但由于经费问题无法继续。仅有的一条与外界联系渠道也中断了。这种封闭状态导致校报信息单调、陈旧,在电视,广播,社会报刊大量信息的巨大冲击下,校报上刊登的过时的,单调的信息对高校师生吸引力就不能不用苍白二字来描述了。校报读者群本身就小,加之吸引力日渐衰竭,领地也就只有日渐萎缩。

三是办报主体之一的学生的自身素质的缺陷。我国多年来形成的封闭的应式教育体系导致大学生素质存在多方面的不足,特别是人文素质较差,实践能力差,人际交往能力差,对社会不了解、陌生,适应能力差。作为高校校报的一支重要力量,学生由于其自身素质的缺陷,在办报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是:学生记者新闻敏锐性不够,文字功底差,胆子小;采访时提问不着边际,口头表达不清,不知如何想办法达到采访目的;稿件质量低,该报道的没有报道,总之,大学生记者的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口头表达和文字处理能力的缺陷及自身脱离社会的半封闭状态,对校报质量的提高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二、高校校报的出路

尽管高校校报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但这并不是说高校校报从此就只有死路一条。只要办法对路,政策扶持,校报还是能够走出困境的。如何走出困境,各有不同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曰学校领导重视,或约学校内定位适当,或约提高报纸质量等等。这些观点都只是从某一方面切中要害。笔者认为,走向社会才是校报发展的真正出路。

高校校报走向社会,是指校报真正面向社会,特别是允许刊登广告,让校报打破学校封闭状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环境,参与新闻业的竞争,参与同行业的竞争,改善办报环境,扩大社会信息量,提高报纸质量,增强校报吸引力,推动校报的发展。

1.走向社会,能促使高校领导对校报的重视

过去,校报在半封闭状态下,学校拿几个钱印他几千份,有兴趣的师生看看,与其他高校做些交流,剩下的资料保存,质量好坏似乎关系不大,领导对其的态度也是不关痛痒的。让校报走向社会,真正担负起向社会介绍学校改革发展的重任,担负起向社会推广宣传学校科研成果的重任。校报的作用大了,影响大了,就会引起学校领导的关注。高校与高校之间在走向社会方面,同样会产生竞争,谁也不愿自己的学校在对宣传方面处于不利地位,都想在这种竞争中处于优势,如此,势必促使学校领导真正重视校报,在校报阵地上狠下功夫,摆正校报地位,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公条件,充实办报人员队伍,提高办报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

2.走向社会,有利于缓解校报经费不足

高校办学经费严重不足是我国高校,特别是地方院校面临的重大困难,而学校投入到校报的经费更是极为有限。校报经费的短缺,直接制约了校报的发展。如何解决办好校报的经费不足的矛盾,是我们时常思考的问题。让校报走向社会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最佳办法。校报走向社会,重要的一点是取消校报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不允许刊发广告的规定,要允许校报与其他媒体特别是其他报纸一样参与广告经营,在宣传企业产品、企业行为,扩大产品在高校师生中的影响的同时,以必要的广告收入来弥补办报经费的缺陷。从校报方面来看,为企业或其他单位宣传,既丰富了校报信息,办报经费又得到了补给,这一石二鸟的好办法为何不能实施呢?经营广告业务是校报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获取更大发展空间的关键。允许校报刊登广告,关键在于主管部门要解放思想,放弃僵化的思维模式,在政策上开绿灯,确保校报在同等条件下进入社会。

3.走向社会,有利于校报提高质量

校报只在校园内部散发,在高校之间交流,虽说学校不够重视,经费不足,但每年还是少有投入,并非完全没有,报纸还是能印出来。所以就没有多少人去真正关心其质量如何。校报稿件质量、信息的可读性、版式安排、标题的选择、新闻图片刊发等内在质量水平与社会各类报纸相比存在巨大差距,这种差距尽管存在,但它既不会把校报击垮,也不会使之破产。只要学校办下去,报纸就要办好,好坏印出来就行,办报人员没有提高报纸水平的欲望,只凭良心当做任务来完成,没有与外部竞争的动力,没有与外部报纸相互争夺读者的竞争意识,没有危机感,因为有学校这棵大树好乘凉。如果校报走向社会,在平等条件下参与行业竞争,会使校报从业人员产生危机、紧迫感,使他们意识到:没有读者,报纸就没有生命力,就没有生存的空间。要想办法提高报纸的采写、编排、印刷质量,在稿件的组织上要增加社会信息量,特别是企业用人需求信息、新产品介绍等,在学校与社会(企业)的沟通搭桥上做好文章,有竞争才会有质量的提高。

4.走向社会,有利于校报扩张地盘

校报走向社会,直接、经常、系统地向社会宣传介绍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人才培养情况、科学研究情况,有利于增强社会各行业对高校的了解,有利于学校科研成果的推广。有利于企业与学校科研人员,科研单位相互协作,攻克技术难题,而对社会、企业的宣传介绍则有利于学校科技人员有针对性的开展科学研究,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包括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这种双向介绍宣传可以改变校报信息量少、单调、陈旧的现状,使校报信息丰富、新颖,可读性增加,这样校报不仅校内师生喜欢看,社会上也会产生大量的读者群,读者多了,读者范围广了,校报的影响力也就逐步增加了;吸引力增加了,校报的地盘势必迅速扩张,生命力才会旺盛。

5.走向社会,有利于校报学生记者素质的提高

校报走向社会参与,参与同行业竞争,客观上有利于我们大学生记者直面社会。通过面向社会大舞台,大学生记者在与社会同行业新闻人员的业务竞争中,可以学到他们在校园内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有利于培养其爱岗敬业的精神,实事求是的作风,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和文字处理能力,有利于大学生记者打破校园自我封闭状况,锻炼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他们学习社会其他报纸的成功经验,譬如大报长期积累形成的报道风格,新崛起的都市休闲小报的成功秘诀。总之,校报走向社会,对提高大学生记者的素质大有裨益。

高校校报虽然也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但与其他报纸相比较,他只能算是刚刚举步的娃娃,如何让他健康的成长,除有关主管部门应解放思想给予特区政策扶持外,还需要全体报业同仁辛勤耕耘。越过高山,高校校报的明天应该是阳光灿烂。

广告:

相关内容

编辑:Admin 时间:2019/9/2 14:40:35 阅览:790   返回    
高校校报
校报出路
扫描关注53BK报刊官网
扫描关注阅速公司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