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报纸的一场争夺战

广告:

在香港,每天清晨出家门上班,下楼在屋苑大堂,索取一份免费的《头条日报》;走了300米,快到地铁站的路口,有人又递送一份免费的时政报纸《×时报》;步入地铁站进了票闸,在一排固定的存放报纸柜子里,再取一份免费的《都市日报》。手持三份报纸,走进列车车厢。车里两排坐着的乘客,还有挤占了六七成空间的站着的乘客,大多在埋头读这些报纸。

这已是香港周一至周五清晨上班、上学一族的常态了。

香港的免费报纸存在已久,多如牛毛,企业办的,大学办的,会所办的,社区办的,学会办的……都是免费的,但它们不是以商业形式为牟利而存在的。面向全社会大众的商业运作的免费日报,当数《都市日报》最早了。瑞典传媒集团Kinnevik上世纪九十年代创办Metro,1996年在捷克,1998年在匈牙利,1999年在荷兰、芬兰,2000年在美国、智利、意大利、加拿大、波兰、希腊、阿根廷、瑞士及英国发行免费报纸,凭成功经验于2002年6月在香港创办《都市日报》。目前,《都市日报》发行33万份,每期40版,除了国际、香港、中国大陆新闻外,有不少旅游介绍和娱乐、卡通、文史的副刊。

免费报纸成本不菲,除了纸张费,还有编采人员工资、派报员酬劳和各种支出,平均每份报纸不会少于1港元。每天30万份的成本最少也需30万港元。以1整版免费报纸广告为3.5万港元计算,每天要10版广告才能收支平衡。据悉,香港去年全年广告业收入120亿港元,报纸占30%,《都市日报》就占了3%。有业内人士凭经验作了估测,扣除所有成本,《都市日报》每月能净赚四五百万港元。有趣的是,听《都市日报》的一位副总编辑说,就算每天有100版广告,《都市日报》都不会印100多页的免费报纸,市民会觉得这么厚厚一叠报纸,是传单而不是报纸,拿着都不方便。这是先天的限制。

香港人对金钱的盈利总是嗅觉灵敏的。《都市日报》的盈利,令不少商家蠢蠢欲动。今年先后涌现了多份免费日报。星岛集团捷足先登,7月12日推出以娱乐和八卦新闻为主打的《头条日报》。《头条日报》周一至周五免费派送,24版,每天发行40万份,在交通枢纽地段、住宅区和商业区的600个点派送。中原地产主席施永青原定第四季度推出青年人为对象的《am730》,后唯恐落后,丧失商机,于是提前几个月出版。此外还有《观察星报》等免费报,有消息说,香港的免费日报还陆续有来。

截至2005年3月,香港有47份报纸,762种刊物,传媒出版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香港生活节奏快,获得信息渠道丰富,读报时间越来越少,免费报纸都是小报形式,新闻和副刊的特点是短小精简,适宜上班上学一族在路上掌握贴身信息,而香港地小人口密度大,人流集中,交通四通八达,这给免费报纸的派送带来了平台。在上班上学路上,电视和互联网的使用目前还不普遍,因此适宜在车里阅读的小报就受市民欢迎了。

多份免费报章为站稳脚跟,纷纷推出新招。《头条日报》随报纸赠送“精华压力波”(一只苹果状小球,供上班族减压用);每天透过电话选择“开心”幸运读者,奖励500港元;8月10日发行累积达1000万份,这一天又“开心寻寻”,选出一位“超级幸运儿”独得5000港元……

香港免费日报掀起了媒体大战而步入战国时代。《am730》挖走了《都市日报》的前总编辑和副总编辑,也以高薪挖走《星岛日报》《明报》《成报》等传统传媒的资深编辑和记者。传统传媒《苹果日报》更与《头条日报》掀起对骂笔战。免费日报的生存关键是广告,它要在传媒广告中分一杯羹,广告商会否长期青睐匆匆忙忙看完即弃的免费报纸,目前还很难说。免费报纸成功与否,除了广告多少,新闻的质与量,还有重要的一点是派发的网络。《都市日报》已成功抢滩在地铁派送,可全天候运作。其实,巴士站和快餐店也都是理想的派送点,目前还没有免费报纸光顾。

在今日香港,每天多了100万份免费日报,仅32%的读者会将看完的免费报纸放进回收箱,超过一半的人会丢弃在普通的垃圾筒里。据香港环保组织地球之友说,每制作一公吨纸,就需砍伐17棵树。于是,免费报纸激增,引发了全社会的环保新话题。

来源:《文汇报》

广告:

相关内容

编辑:admin 时间:2009/11/18 9:32:56 阅览:554   返回    
免费报纸
争夺战
扫描关注53BK报刊官网
扫描关注阅速公司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