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莫忘“校刊”

广告:

农村中学因受资金不足等条件所限,设施简陋,许多学校没有正规的图书室和阅览室,社区内也很少有图书馆和书店,文化氛围不浓。面对这样的困境,自1999年起,我开始尝试通过办校刊,来营造学校文化氛围。8年来,我先后在大田县铭栋、柯坑两所农村初级中学创办了《简报》、《耕耘》、《柯蕾之韵》等校刊。在实践探索中,我深深体会到:校刊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条重要渠道。

校刊是了解学校的窗口。无论是初期的《简报》和《耕耘》,还是现在的《柯蕾之韵》,都设置了“校园采风”栏目,把学校当月的教育教学活动、校园建设、上级视察检查、教研交流等重大事件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记录了学校的成长历程,让师生和家长了解学校当前的教育教学动态。“荣誉之窗”及时刊登师生获得的各级各类比赛名次或获得的各种先进荣誉称号,通报当月好人好事,树立榜样,鞭策后进。它在树立学校良好风尚,激发师生奋发进取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每期校刊出来,及时送往主管部门、当地政府的主要领导、招生片区的村委会和厂矿办公室,让他们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动态,并从中得到许多宝贵建议,使学校赢得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校刊是提升教师钻研精神的平台。目前,大多数教师只关心自己所任学科和班级,只关心自己的教学成绩,对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不够重视,这样不利于教师的成长。为此,校刊设立了“时政走廊”、“德育之窗”和“课改平台”等栏目,摘录国内外大事;“当前教育动态”,发表本校教师教学体会,让教师把握教育发展的动态。校刊为教师搭建一个施展才能、互相学习平台,增强教师之间的沟通,激发教师钻研教学的热情,从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师发展。

校刊是提高学生乐学精神的舞台。校刊能让学生理解学校办学理念,激励学生形成荣誉感,增进学生之间互相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校刊利用“阳光起点”和“学子心语”的平台,激发学生踊跃投稿,展示学生自己的实力,并通过教师的点评,让大家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利用“德育之窗”和“健康常识”栏目,适时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有利学生身心健康的小知识供学生阅读欣赏。每当班级开展主题活动,我校都能组织学生及时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谈体会和感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校刊是沟通家校的桥梁。目前在校的初中生家长,大多出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历史原因,多数家长文化素养偏低,教育子女观念陈旧,方法简单,有些做法甚至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因而,校刊利用“家教平台”,及时向家长宣传学校教育教学策略,及时记录家长会讨论的结果,及时宣传家长好的教子方法,及时反映家长的心声。因此,校刊得到了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成为家长们爱读的刊物之一,从而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广告:

相关内容

编辑:Admin 时间:2011/4/6 14:52:12 阅览:396   返回    
学校校刊
文化建设
扫描关注53BK报刊官网
扫描关注阅速公司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