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报模式的转变与创新

广告:

与社会其他报业的“热闹”相比,高校校报显得守成有余,创新不够。首先是时效性差,周期过长。以浙江省高校校报为例,时效性最强的是周报,其余大多为旬报,有的甚至是半月报。其次是分量重的新闻少,会议报道、领导讲话偏多,信息量少、内容缺乏新意。再次是队伍建设缺乏一定的规划性,重视不足,投入不够,缺少一批安于校报工作、头脑敏捷、敢于创新的采编工作人员。

校报作为报业家族中的特殊成员,其读者群虽有一定的局限,但它担负着促进高校改革、建设、发展和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作为高校党委、行政的机关报,它既是高校对内对外重要的宣传舆论阵地,又担负着“办报育人”的重要职责。在社会报业的生动精彩、与时俱进映照下,必须正视校报面临的新情况和问题,采取与社会报业接轨的办报理念和办报模式,进一步激发校报的活力,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管理模式的转变——从机关式管理到绩效式管理

校报经费一般是学校财政全额拨款,免费赠阅,校报工作人员按行政人员的要求考核。这种模式使校报工作人员在没有压力的同时,也缺少了动力。目前的现状是校报人员待遇偏低,职称难评,高素质的人员流失严重。据有关资料统计,30岁左右的青年干部很少在校报工作满五年。

校报是新闻媒体,就要遵循新闻媒体的发展规律。要在培养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名记者、名编辑的同时,引进社会媒体的管理方式。校报可以试行社会媒体“绩效考核”的模式。绩效考核的唯一指标是产品,即稿件或版面。也就是说,产品本身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和唯一地决定着绩效工资的多寡,两者之间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优质优奖,这是注意力经济时代媒体创新、强化科学高效管理的必然趋势。这些趋势和要求也是办好一张有影响力的高校校报所必须遵循的。

定位模式的转变——从宣传本位到受众本位

当前的高校校报,过多地拘泥于“校报是党委机关报”这一性质,只是简单地宣传或报道“我想让你知道什么”和“你应该知道什么”,不对读者负责,只对领导负责,八股式和假大空情况严重。因此,转变校报的定位模式,从读者需求出发,从宣传本位向受众本位转变,这既是当前校报走出消沉的一个理念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那么,校报如何真正实现“受众本位”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策划力决定影响力。有了策划,犹如在主观和客观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我们能够把握客观、谋划微观和动态,演出一幕幕生动活泼、既受读者喜爱又符合新闻规律的活剧。一个新闻事件的发生,可以用一篇消息简要地说明新闻事实的进程,可以用评论表达编辑部的意见,可以约请专家从专业角度发表见解,可以用通讯或者综述的形式纵横捭阖,可以用新闻背景的形式交代相关事件的历史。校报较长的周期性,一下子从劣势成了优势,为策划的成功提供了充裕的时间保障。

2、“三贴近”增强生命力。贴近实际,就是要贴近当前高校发展的实际,全面宣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学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中心任务,及时报道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动态,经验与成就,大力宣传正面典型、弘扬正气,化解矛盾,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贴近生活,就是要深入到广大师生中去,反映他们的学习、生活,解决他们的具体问题。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汲取新鲜营养。

贴近群众,就是要深深扎根于广大师生之中,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办师生之所办,充分体现师生意愿,满足师生需求,把握师生脉膊,为师生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

3、品牌力提升竞争力。校报拥有创立品牌的优势条件。高校是人才集聚地,有各自的学科优势和研究特色,稍一挖掘,设立一个栏目,动一番脑筋,一段时间后就能树立起品牌来。高校被社会媒体称为“新闻富矿”,他们经常到高校寻找新闻,守着富矿的校报完全有理由和有条件利用自身资源打造出独特的品牌。

运作模式的转变——从单兵作战到整合资源

校报不是社会媒体,在规模上、实力上不能望报业集团的项背,但校报可以借鉴其思路。在校园里,除了校报外,还有广播电台、电视台和网站。此外,各院系、部处、社团和学会又有各自的报刊,针对这些资源,校报完全可以把它们整合起来,凸现总体作用和影响力。

1、成立新闻中心。由新闻中心统辖校报、广播电台、电视台与网站,实现人员的统一调配、新闻资源的统一管理,实行联动作战,以更有效、更经济地利用好人财物,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目前,我省已有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一些高校成立了新闻中心。

2、联合办报。许多部门和院系的报刊质量往往参差不齐,办刊人员精力不能保证,经费也不能保障,校报有必要整合这些资源,加强专业指导,在提高部门刊物办刊水平的同时,增强自身的权威性和实力。

在联合办报方面,宁波大学报就走在了全省甚至全国高校校报的前列,开创了一报几刊的先河。该报有5家部门的刊物作为专刊并入校报。浙江大学报也从2002年下半年起,与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紫金港新校区、后勤集团等进行合作。2003年,绍兴文理学院则与机关各部处、院系联合,共同推出“校园广角”专版。2004年,绍兴文理学院报又合并了后勤集团的后勤报,推出了后勤专版,并新设了“越文化研究”专版。这些做法在全国、全省高校校报会议上交流时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认为这是整合资源、提升校报影响力的有效方式。

3、对外合作。多年来,校报把自己关在一个极小的圈子里,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各个层次的广大读者相隔离。而广大师生则希望通过传播媒介了解社会、了解世界。因此,打破校报的内向、封闭、半封闭状态,形成外向性特色,是校报发展的大势所趋。

成立新闻中心,在校内联合办报,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还可以借人办报、借资办报、借智办报,校报可以利用一系列的机制创新更好地整合资源,以有效地解决校报发展中的人员、资金等瓶颈问题,更好地提升校报的质量和影响力。

(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

广告:

相关内容

编辑:Admin 时间:2011/4/6 14:52:12 阅览:470   返回    
高校校报
办报
扫描关注53BK报刊官网
扫描关注阅速公司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