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高校校报影响力

广告:

钟仕安(长江大学 荆州 434023)

要保持校报的主流媒体地位,完成好肩负的光荣使命,惟有创新思路,更新观念,开辟新路,扬长避短,千方百计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从而提升校报的影响力。

一、报网互动,优势互补

目前,高校校报基本上都拥有了网络版,主要是让报纸上的新闻能够及时在网络上重现。但是这还显得很不够,如果报纸与网络联动起来将会使传统报纸更具活力,使新兴网络更拥有深度内涵。报网结合可以利用网络能直播,与网友直接交流的特点,将校报拥有的优秀作者、学者的优势运用、显现在网络上,使单一的平面媒体成为具有综合、立体、报网优势结合的现代媒体,互补互动、同步推进。

报纸作为传统的平面媒体,传播方式基本是单向传输,即报纸登什么,读者读什么。即使有些热线电话,读者来信,报纸与读者(受众)的对话和互动也十分有限。当今,传统平面媒体较之新兴媒体的最大弱点在于,一是时效性差,二是很难解决与受众直接面对面的互动。网络则让人类无论多远距离都能互动交流。它使单向传输变成即时地双向、多向互动,使灌输为主的、单向的、信息不对称的传播模式得到极大的改变,报纸与之携手就能赢得主动。而网络媒体使受众的选择权、话语权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和满足。网络使文字、声音、图像融为一体,受众既可以看到一幅幅图片,又可以看到网站随时提供的文字新闻,同时还会有现场直播,并且能搜索到海量的相关背景资料。受众可以随时随地发表个人意见,上传帖子,博客发言,直接参与媒体进程。与网络媒体在线互动,使网友和受众体会到传播主体性和双向互动性。

传统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最大的优势是作者队伍强大——无论是记者、编辑还是副刊作者都具有较高素质,而这恰恰是网络的不足。在网络上,谁都可以说话,“有信息,没观点”、“有声音,没权威”,缺少或没有可信性,更谈不上权威性。而在新闻的真实性上,往往需求证于主流媒体的权威渠道的声音。

报网结合,互补互动,扩展了报纸的时空概念,使报纸也像网络一样,具有了直播、互动、链接、超越时空限制的功能。它可以扩大报纸的读者半径,使报纸的影响力增强,网络无边无界,弥补了报纸有限版面和地域发行的限制。通过网络,校报的声音可以被直接传播到世界各地,放大纸质媒体的传播效果。

二、加强策划,塑造精品

在信息时代,校报要赢得公众的注意力就必须掌握新闻策划这一利器,塑造全面深刻独到的新闻精品,做到与众不同。

比如我们发现校园里不断涌现学生科研现象,有的学生被称为“校园蛇王”、“蘑菇专家”……我们觉得这并非偶然的孤立的现象,它必然与校方的政策与引导,培育学生的理念与机制紧密相关,于是,通过共同策划,推出了通讯《大学校园里的“科研族”》。这篇通讯受到各级新闻媒体的青睐,不仅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教育报》、《科学时报》、《湖北日报》等近10家媒体刊发,还被人民网、新华网、科学网、千龙网、北大新闻网等40多家网站转载,形成了轰动效应。

三、改革报道模式,增强校报可读性

消息是报纸的主体,其可读性的强弱直接影响报纸的可读性。当前校报的消息普遍存在着时效性差、内容生硬、写法死板的弊病,大大降低了校报的可读性。

校报消息时效性差固然由出版周期长所引发,解决这一难题的惟一办法就是在要闻版留出一定的空位,在出版前的一两天把学校里发生的重大新闻及时采写用上,这样,每期报纸上都有几条“时新”的“鲜鱼”。

当前许多校报成了校园“政报”,动态性的新闻多,有时几乎整版都是校系各种活动、工作情况的报道,对校园里的社会现象、社会性新闻却很少顾及。校报消息写作的生硬单调也堪忧。仅以导语写作为例,一家校报在二版的9条动态性消息中,每条的开头都是某月某日,在某地开展了什么活动。这样的导语虽然简洁明快,但篇篇如此,难免味同嚼蜡。

因此,我们要增强校报可读性,提升校报影响力一定要下决心,花气力改革报道模式,变“旧、硬、死”为“新、软、活”。在这方面,我们不妨借鉴和学习国外媒体一些行之有效的写作手法,尝试新闻写作多元化、立体化。

四、创新版面,吸引眼球

一是鲜明。做到表达内容旗帜鲜明,精彩生动,能吸引人。大标题,配图、位置醒目,走栏活泼,对读者有较大的视觉冲击力。

二是清晰。改变栏目数和板块结构,使版面眉目更加清晰。

三是和谐。版面的变化、创新,还必须和内容相一致。首先,在版面设计中,既要从宏观上把握重大新闻,又要兼顾其他内容。其次,在字体、线条及格调的选择上保持典型化、一致化,根据每个版的内容和特点,形成自己的风格。

广告:

相关内容

编辑:Admin 时间:2011/4/6 14:52:12 阅览:521   返回    
高校校报
影响力
扫描关注53BK报刊官网
扫描关注阅速公司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