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克剑 :我在仁济编报纸

来源: 上海仁济医院

广告:

《仁济医院报》的质量随着医院的发展变化不断提升,成为记录医院发展、展示医院形象的一张生动名片。

方块字,油墨香,报纸翻阅时发出特有的脆响,若此时你的手边恰好还有一杯冒着热气的清茶,这画面是不是很有历史质感。假如在目光和纸面接触时,蹦出了你自己的名字、作品、或者是你所熟悉的人和事儿,内敛的人会嘴角微微上扬,外向的人会唤来身边的同事好友“嘚瑟”一下,这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

《仁济医院报》即将迎来第500期,每逢整数,总让人不由地想通过一定的仪式来纪念一下。当我新建Word文档,想起了前些年有部高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 影片用一种年轻的视角望进古老故宫的深处,近距离展示了稀世珍宝的“复活”技术、文物修复师们的日常生活与处世哲学。有人在故宫修文物,而我在仁济编报纸。

2007年,我有幸成为了《仁济医院报》的版面编辑,主要负责第四版的内容,有时也会友情客串一些专版工作。编辑是个什么“物种”?报纸编辑是报纸出版过程中,从事有关组织、审读、编选、加工稿件以及制作标题、设计版面等专业性工作的人员。

回顾一期一期报纸,它们好似一件件见证仁济发展的“文物”,在角落里安静地存在,被懂它的人细细观赏把玩。仁济的医教研重磅新闻就如青铜器,国之重器,大气磅礴;名医大家的人物专访就如瓷器,汝官哥钧定,各有千秋,但都是反复施釉、历经高温炉火后的完美呈现;医院的党团工青活动报道就如书画作品,或端正敦厚,或笔走龙蛇,或俏皮前卫;和谐感人的医患故事就如玉器,细腻温润,历久弥新;职工的游记影评读后感就如印章,个性张扬又真知灼见,记录下心灵触动的那一瞬间。每一次专版(七一、教师节、护士节、科技文化节)就如邮票,一枚一枚,在齿孔之间定格时间,让人驻足欣赏那道初心的光芒,憧憬不可估量的未来。

重温一期一期报纸,它们犹如一块块富含能量的饼干,供养着每位读者,可以从中获取力量,成长向上。假如你是刚入职的仁济新人,可以通过《仁济医院报》快速了解医院全貌、把脉发展方向;假如你是入职多年的仁济员工,可以通过《仁济医院报》分享工作成果、发表思考感悟;假如你是退休在家的仁济老人,可以通过《仁济医院报》获取实时资讯、延续仁济情怀;假如你是一位信赖仁济的患者,可以通过《仁济医院报》学习科普知识、解惑健康问题。

而身为编辑的我,通过《仁济医院报》得到些什么呢?我的答案是力量!眼力:文字编辑工作练就了我对于错别字、标点符号、语法错误的敏感度,且不论是否为上乘之作,这些小错误都逃不过我的眼睛。

脑力:编辑的一个必备重要技能就是要会取标题,夺人眼球,激发读者兴趣。好马配好鞍,有时找不到合适的字眼,那种抓耳挠腮的状态,说明我的语文水平有待提高。

耐力:文稿要改,图片要换,排版要调,对于一个编辑,反复打磨是常态,只为品质保证,不负“全国优秀医院报”的称号。

洞察力:在你看来稀松平常,到我这里就是亮点新闻,如此报道平平无奇,换个角度燃爆全场,这就是一个办报人的洞察力。

凝聚力: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在一起,为了每一期的报纸,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彼此帮衬,相互学习,幸甚至哉。

内驱力:满眼的美文佳句,满耳的楷模事迹,满心的温暖大爱,你可以吸收到足足的正能量,让自己的“小宇宙”燃烧起来。

24年,用历史的标尺衡量,它很短暂;500期,是几代办报人的传承,它很绵长;一份薄薄的报纸,记录下医院发展的点点滴滴,承载着厚重的四个字“仁术济世”。我骄傲,我在仁济编报纸。

广告:

相关内容

编辑:Admin 时间:2022/5/23 10:34:23 阅览:225   返回    
医院报
版面编辑
扫描关注53BK报刊官网
扫描关注阅速公司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