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人民网
广告:
报纸面临的问题
今天报纸面临的问题到底是什么?一名互联网从业者最近断言:最大的问题不是报纸内容有什么问题,而是大家不看报纸了。对于报媒工作者来说,这话相当刺激,令人不寒而栗。如果再好的改良依旧无人问津,那么一切努力确实就变得毫无意义了。
所以,现在我们首先需要确认的是:在不同介质的媒体竞争中,报纸会悉数暴毙出局吗?改版的必要性还存在吗?
21世纪早已进入第二个十年,业内均明显感受到报纸衰退的信号,报纸的巅峰时代确实已经过去,但并非断崖式衰落。我们并不认为报纸很快会全部消亡。我们可以远眺一下在媒体变革方面走在更前沿的美国现状如何。最近,美国PR公司inkhouse和调研公司GMI做了关于“美国人阅读和分享新闻”的联合调查。美国人的新闻源有哪些呢?73%的美国人从电视中获取新闻资讯,然后依次是新闻网站(52%)、纸媒(36%)、广播(25%)、社交媒体(23%)。
我们发现,尽管对互联网的使用一直在增长,美国人从纸媒获得新闻的比重仍不可小觑。
今年2月,南方都市报总经理陈朝华发表微博称:“去年,南都报系逆势飘红,利润1.4亿多,同比增长15%。”在对纸媒的唱衰之声中,这一信息在业界引起一片惊呼。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张志安教授对此评论说:过度吹捧新媒体、唱衰传统媒体的观点值得反思。可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在媒体格局的洗牌过程中,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善于应对的强者只会更强。
退一步来说,即便报纸这一媒介形态最终会沉入苍茫的历史,它仍要经历一个不短的过程。这个过程或会持续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对都市类报媒而言,每个城市都将会有一些报纸因经营压力越来越大而支撑不住,最终关门,但仍有一两家因为能正确应对读者的口味与市场的变化,得以坚持更长时间。换句话说,报媒竞争中,注定会有少数几家因为更具市场价值,成为长距离竞技的优胜者与长寿者,成为最后消失的“恐龙”。
如此看来,正像一个人,花样年华已经过去,但走向暮年还有相当长的时期,还要经历相当长的旅程。我们不能说:盛年已过,就不必好好经营自己了,就无需讲究生活质量了,就固步自封,坐着等死吧。
所以,一方面,我们看到,尽管报纸产业已不属于朝阳行业,但仍为读者所需要,仍有旺盛的生命力,仍有必要精耕细作,适应当下,瞻望未来,不断创新;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报媒转型是在有传统盈利模式、还能赚钱的前提下开展的,所以要利用既有的经济力、公信力和影响力马不停蹄,加速前行。
改版的方向
不少都市类报媒都在谋求转型和自我提升。数字化媒体咄咄逼人的冲击和挑战,是这一轮报媒纷纷改版的大背景。
南都也在酝酿新一轮改版,今年6月可望正式实施。具体如何操作,尚未有定论,但积极回应数字化媒体时代的挑战,是题中之义。此时,像每一家都市类报媒一样,南都必须面对如下的问题:如何实现报道的数字化、可视化?如何将传统媒体的报道与移动互联网对接?如何将互联网产生的海量数据在传统媒体新闻生产中进行挖掘再生产?
一系列迫在眉睫的难题需要逐一攻克。预计于6月发动的南都新一轮改版可能会有哪些举措呢?笔者综合各方信息,试做一预测。
其一,继续深耕广拓报纸赖以生存的基本盘。近一段时间,在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地区,南都保持以地级市为覆盖面的近10个读本之外,又新创一批以广深中心城区为覆盖面的次一级读本,如面向广州核心商业圈珠江新城发行的社区报《CBD TIMES》,面向深圳南山区发行的《南山通》等。这些读本与社区报深入基层,贴近地气,服务民生,服务用户。深耕之余,还需广拓。相较而言,对珠三角之外的粤东、粤西、粤北,南都还关注不够。在富饶的珠三角地区深度开发之后,到哪里寻找更广阔的经营空间?顺理成章,发力经营,开设珠三角之外的“粤东西北”版面或可提上议事日程。
其二,创新传统媒体报道方式,强化核心产品和优势产品。比如南都数年来坚持做高端报道,关注政治新闻,关注国家命运,塑造国家形象。优化调整后的A叠要闻版,还将增加深度阅读的产品,比如调查类深度报道、政治新闻等。举一个例子。习近平主席今年3月下旬对欧洲进行访问。作为一家地方媒体,南都几乎是史无前例地获允随团访问。在人民日报、央视等央媒之外,一般只有凤凰卫视才可能获得采访资格,但南都争取到了机会,并发回大量报道,展示了新颖的新闻角度与报道形态。如《习近平想对欧洲说什么》、《欧洲59名人“被举例”》等稿件或为一线观察,或为数据统计,轻松可读,很接地气。南都改版后将会倾力打造此类新闻。
只有独家原创内容更多,才能继续保持和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为报纸的经营提供支撑。
其三,数据可视化,是南都新闻正在发力并仍将继续发力的方面。毫无疑问,报纸必须顺应用户阅读方式、话语方式的转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获取数据的便捷性提高,基于数据挖掘基础上的数据新闻可视化,成为新闻报道一个新利器。强调摄影图片的使用,强化数据可视化,在近些年南都新闻版面上已有突出表现。“数据”版、“政据”版等以制图与表格为主要特征的版面纷纷开张。鉴于制图数量日益增加,南都制图编辑的编制,在现有基础上预计要增加一倍,视觉团队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刚刚结束颁奖的第9届南都新闻报道奖,则增设了数据新闻报道奖,正是新闻品类变化的一个表征。
其四,与此相应,南都改版后,将更重视原创数据的挖掘与使用。有了微博、微信之后,许多重要动态消息传播迅捷。如果报纸“炒冷饭”,再将这样的碎片化信息原样搬到报纸,只会让读者视报纸为“新闻博物馆”,更加远离报纸。对一些重要动态消息加以解读,加以延伸,进行数据挖掘,提供增值服务,读者可以看到动态新闻背后的东西,报纸就会成为必读品,而不会被视为可有可无的鸡肋。如果能发掘出新闻背后的逻辑,能分析和归纳出一些新的概念,报纸继续掌控主流话语体系,也并非痴人说梦。
南都新一轮改版后,可能会设立一个政经深读的版面。该版所依托的重要资源之一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凯迪网络与南方舆情研究院。凯迪网络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 “意见领袖”社区之一。其王牌板块“猫眼看人”连续6年位居国内最热门论坛板块前2名。而今,随着凯迪网络猫眼云情报信息系统(KCIS)及轻资讯平台——云情报的推出,凯迪网络开始朝数据整合服务平台的目标快速迈进。对凯迪网络数据的使用,可视为网络反哺报纸的一个案例。事实上,在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报道中,南都版面上的部分时政分析数据即来源于凯迪网络。
南方舆情研究院专司舆情战略信息的分析、研究和运用,对政府治理、社会治理、产业安全等重大领域的舆情进行评估与预判,关注焦点主要集中于广东省内。南都作为区域性报纸,对南方舆情研究院的成果,可望做充分的利用。
其五,前述几项改变主要集中于报纸版面与内容本身的变革,其实更为重要的是实现报纸与新媒体互补、融合发展。南都负责人在一次内部讲话中透露,今年将在组织架构、生产流程上进行再造,搭建适合移动互联网生产的团队和平台。这可能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报纸最彻底的“改版”。笔者注意到,南都属下的社区报《CBD TIMES》开通微信公众账号之后,通过线上线下的活动,受众在短时间内急剧增长,影响力甚至超过社区报本身。积极推进报纸、微博、微信等新旧媒体的融合发展,增强服务性与互动性,把读者变成用户,固化南都品牌的吸引力,已是不可回避的发展趋势。再如,可视化数据,在报纸、微博、微信、门户等介质之间,如何做最精美的呈现?如何做最便捷的转换?要高效地解决前述问题,确实有待全媒体流程的再造。
改版的最终成功意味着什么
报纸改版虽是为了应对数字化媒体的挑战,但首要目的并非要同互联网分庭抗礼,而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利用最新技术,如微信、微博与门户,来提升自己的美誉度与影响力。笔者认为,在更大意义上,南都改版应对的主要还是报媒间的竞争。若要活得更好,行得更远,南都需在品牌和原创内容上继续保持强大优势,因为良好的传播力和公信力是安身立命之本。
就在行文结束之际,笔者在微信上看到这么一则资讯:《纽约时报》于今年4月2日在苹果iTunes商店推出了全新应用NYT Now,目的在于向推特和脸谱发起新闻帝国的反击战。NYT Now有两个亮点:一是在早间和晚间推送独有的新闻简报,为读者提供当天热点新闻的内容总结,这部分内容是网站上和《纽约时报》应用里所没有的。二是除了推送《纽约时报》自己的内容,NYT Now还添加了一个名为“编辑推荐”的栏目,推送来自其他媒体的文章。不过,非《纽约时报》纸质订户,每年需为NYT Now付费96美元。对于其盈利前景,业内还在观望中。
可见,无论中外,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尚未找到一条清晰的转型路径,不断实验、不断推出的新媒体项目还没找到上规模的盈利模式。报人们还在孜孜不倦,为自己的前路多方探索,四处出击。
“过去我们生产新闻,未来我们生产数据”,南都新闻报道奖今年的颁奖礼以简洁明晰的口号,道出了传统媒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转型的目标。可以想见,都市类报纸的本轮改版注定只是其生命历程中的一个过渡形态。也许,报纸经历艰难蜕变,蝶化为数字化媒体,并以此为依托,在经营上获得足够的利润,才可称作改版的最终成功。不过,那还叫不叫“报纸”呢?再一想,只要转型成功,报人们还会在乎它的名称吗?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