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网络
广告:
当今,数字出版已经成为世界出版业发展的方向和潮流。我国出版业也已进入了由传统出版到数字出版的转型期。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2016-2017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收入为5720.85亿元,比2000年的15.9亿元增长了近360倍,数字出版产业的累积用户规模达16.73亿人。这样的产业聚集效应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不言而喻,数字出版已经成为传媒业未来竞争的制高点,传统纸媒必须在思想观念、内容形式、营销模式、技术手段等方面革故鼎新,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和风口。
正视数字化转型现实问题
教育类刊物数字化转型之路前途光明,但道阻且长,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更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报刊社在转型上不同程度地面临财力、人力、物力、观念和技术等方面的问题,转型步伐尚有提速空间。略为梳理,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主体思路跑偏。数字传媒是一种全新的出版概念,它不仅仅指直接在网上编辑出版内容,也不仅仅指把传统印刷版的东西数字化,而是依托传统的资源,用数字化这样一个工具进行立体化传播的方式,并将这种思维运用于版权、发行、支付平台和线上线下具体的服务模式中。很多教育类刊物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在数字化转型上还是采用既有的机制,有的仅仅把互联网当作手段与工具,试图用传统媒体的里子披上互联网媒体的外衣来达到数字转型。有的采取采编融合的思路,以为通过数据融合与内容可视化就可以实现数字化转型,甚至有的把互联网媒体拉入到体制内,造成了其基本活力的降低和衰退,形成了“倒融合”的不利局面。
客观条件制约。教育类刊物多集中在高校、出版集团和教育行政部门所办的报刊社。从总量上来说,大多数该类报刊规模相对较小,经营项目单一,底子不厚。数字化对报刊的财力、人力、物力投入的要求较大,见效也慢,再加上教育类刊物业所面临的一系列市场内外部环境的压力,客观上使得本来就很艰难的教育类刊物数字化进程变得愈加缓慢。
新型人才欠缺。数字化对于传媒行业的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有良好的文字加工及策划能力,还要对数字技术深入了解、准确捕捉数字化商机。因此,没有融合发展人才的储备,转型便是空谈。
盈利模式不成熟。教育类刊物数字化营销模式不能套用传统方式,目前,教育类刊物数字出版物的营销主要还依靠传统纸质出版物的网络销售、在线产品的销售等,整体而言,其数字化盈利模式不够清晰,盈利渠道不够丰富,鲜见可持续的盈利途径。此外,虽然我国的数字阅读群体在快速扩大,但付费阅读的观念普及仍需时日,网上付费阅读的消费市场也亟待进一步培育。这些基础没有夯实,教育类刊物的数字转型之路依然不平坦。
正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数字转型中的这些难点、痛点,其实也正是其疏通经络、早日实现成功转型的关键节点。
数字化思维转变是必然
对教育类刊物而言,过去纸媒是主营业务,数字化新媒体业务是分支,而数字化转型中,新媒体业务和纸媒业务不能再坚持这种“两张皮”思维。真正的报网一体化,需要以全媒体思维整合传统业务与新媒体业务,从根本上打通内容生产的经脉。在转型过程中,传统媒体不再仅仅作为纸媒的内容生产车间,而要定位于报社全媒体产品的生产商和全媒体用户的运营商这个角色,坚持“内容为王”原则,让内容与技术共舞,使各自优势最大化发挥。
读者变用户,这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这种转变意味着一个全媒体数字出版企业为用户服务活动的开始,这种身份角色的改变将是颠覆性的、革命性的。在这种新型生态中,用户将通过出版单位的各类互联网终端与编辑进行互动,对内容作出反馈,生产者和用户的交流源源不断,推动阅读内容不断丰富和优化。
数字化新商业模式需建立
数字化产品形态多样,使得成本不会随着产品内容的增加而过分增加,运输、存储都较为简单。媒体融合后的数字化还使得按需出版成为可能,节约了资源,节省了成本。因此,教辅报刊应当积极探索新形态、新载体,如网站、电子书包、点读机、视频学习机等。
构建数字化盈利模式要广开思路,既要坚持做好内容供应商,持续开发面向学校、师生用户的汇聚优质数字内容和教学服务的教育资源平台产品,也要向教育信息化领域涉足,挖掘传统报刊用户的数字化增值服务需求,向付费下载、在线教育服务等领域寻求利润增长点。举例来说,近年来,得益于国家校校通、班班通、电子书包试点等教育信息化工程的推动,各地学校的信息化环境已初步搭建起来。那么,面向这些项目的数字出版产品,必然具有市场前景。
以《英语周报》为例,其积极整合内容资源,已打造出“三网两微一端”的互联网数字产品阵营。其中,“掌上周报”——“悦作业”客户端,其主要功能为听力练习、口语模拟、作文批改、智能阅卷,是以打造富媒体形式的《英语周报》为目标,依托优质内容,融合数字技术,从传统纸质媒体的阅读单一性转变为含听、说、读、写、练等多维度立体化的知识集成,极大丰富和充实了传统纸质媒体。目前“悦作业”客户端注册用户达350万,通过智能评测积累数据,建立大数据库,精准服务着《英语周报》的读者。
打造数字化品牌是保障
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内容资源、渠道资源、平台资源等将进一步得到整合。必须认识到,教育类刊物数字化的新高地是要靠深入人心的品牌和经过实践检验的质量才能攻占的。在教育类刊物数字化领域,品牌就是质量保证,就是三包认证。能在大浪淘沙中被广大师生认可的,最终还是品牌报刊,这个铁律在传统出版模式中如此,在数字化浪潮下亦是如此。
在当前新课改和高考改革背景下,数字化教育类刊物将被广泛应用在课堂内外,这是大势所趋。传统教育类刊物,应利用数字化提供的产品新形态、新平台,以全新的形式、渠道和模式,在原有品牌基础上完成转身的嬗变,在继承既有优秀纸媒基因的基础上,吸取数字化精髓,创新出适合当代中国基础教育的全新数字教育类刊物品牌形象。
事实上,教育类刊物的品牌化,也是数字化转型的应有之义,这种转型本身就是一场对传统教育类刊物行业的重新洗牌。淘汰掉落后产能,让实力雄厚的教育类刊物社去涉足数字出版行业,有助于解决我国教育类刊物行业目前存在的现实问题。这样的优胜劣汰,最终会使优质资源进一步得到整合,形成教育类刊物行业的集团化、集约化、产业化的良性发展道路。
在这个过程中,谁能率先打造成一个优秀的数字化教育类刊物品牌形象,谁就能笑到最后。
一言以蔽之,将教育类刊物融入数字化的时代大潮之中,谋求报纸纸质版与数字版的共生共荣,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次重大转型。以改革的方式汲取新动力,以开放的姿态创造新业绩,教育类刊物必将在历史新征程中以斐然业绩书写新的辉煌,在互联互通的数字生态中开创出新的天地。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