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在微博时代的改革与创新

广告:

社会的有机化,强化了人们对于资讯的质量需求;身处全球化大格局中的人们对于信息需求在层次上更加丰富且深刻。而承受信息超载压力的人们需要简约精要的信息产品以使他们对于世界的把握更加经济节省,更加富有效率,微博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其实,微博的许多资讯来自于传统媒体,传统媒体,特别是党报,可以借助微博更好地传播资讯,提升影响力。那么,党报如何在微博时代更好地改革与创新呢?

(一)信息发布:区域内最快最权威的发布

微博时代,在提供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容易带给人真假莫辨的困惑。于是,人们了解真相的途径还是倾向于传统媒体。因此,传统媒体,特别是党报或党刊在微博上发布的新闻具有普通微博用户不可比拟的权威性。比如,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和新浪微博进行合作,2009年12月底,上海发生地铁相撞一事,一时间一些门户网站上出现了大量的谣言,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恐慌和猜测。这个时候,文广传媒的官方微博第一时间发布消息,当天就产生了大量的转发和评论,迅速平息了谣言,使得微博声名远扬。

这其实给党报在微博时代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党报与生俱来的权威性在所有媒体中是无与伦比的,这是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维护党报的权威性,才能使党报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把握方向。提升党报权威性,是全面提升党报的影响力和整体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新浪微博里,媒体、媒体人的微博前面加一个字母“V”,V代表权威,代表真实,代表每个读者可以放心地阅读你的微博。其实不论是中央级,还是省级、地级市的党报,在社会信息混乱、媒体公信力缺位的情况下,更应履行好“铁肩担道义”的重任,充分发挥地域上的接近性优势,从报纸本身的立场、消息源的选取与调查、事件的多角度挖掘、遣词造句的精准客观等方面,内外兼修,做区域内最权威的信息发布源。

但是有了权威,还要有速度。快节奏的生活,快节奏的资讯,稍一迟缓,便会被其他媒体迎头赶上,错失了首发的机会。另外,碎片化的阅读正在成为趋势,越来越多的人没有耐心阅读大块头的稿子,微博电报式的语言便符合了人们这一心理。追求速度与精短的同时,人们更看重权威性和真实性,党报与微博的强强联合,将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二)版面改革:简洁且海量是趋势之一

各类新型媒介的兴起,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报纸读者群的萎缩。其实,并非人们不需要报纸的内容,而是传统报纸的呈现方式要求人们必须以深度阅读的方式接触它,但当今的主流阅读方式是“浅度阅读”。因此,如何在厚报时代找到方便读者阅读的形式,是党报改革的重点之一。

当下,“微博”的风生水起,更是把“简约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越来越多的媒体加入到“织围脖”的行列,这种规定每次发布信息的字数少于140字的传播方式似乎更符合当代人的阅读需求。在这点上,《广州日报》无疑是具有前瞻性和改革精神的。2006年9月8日,《广州日报》推出《导读与引索》,每天在正报前辟出两版,刊登当天重点新闻的导读和引索。《广州日报》导读版的推出,正是在传统深度读报的模式之下提供了一种浅阅读的选择和可能,尊重了今天的读者用很短的时间浅度浏览60或80个版面内容的需要。这种选择性服务模式的推出使《广州日报》在当地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除了字数上的精减,篇幅上的浓缩,党报还可以从内容的编排上进行改革。2009年3月21日起,《广西日报》四版要闻版出现了一个新栏目——“一句话新闻”。笔者原本以为,这些被浓缩了的短消息大多是不被党报编辑们看重的社会新闻、生活资讯等,可连续看了十几天的报纸,发现曾经作为党报特色之一的“领导活动稿”也赫然版上。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大、自治区政府等主要领导参加的大小活动、出席的大小会议,都凝练成一句话来报道。

(三)影响力提升:报网融合实现共赢

报纸与网络的融合、互动将成为报纸发展的一个趋势。如今,许多纸媒已经开始了报网融合,并尝到了甜头。

去年的全国“两会”报道,因为微博而显得格外好看。有代表委员直接将议案、建议发上微博,随手拍的好玩图片也第一时间上微博;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集体开设微博,众多鲜活的“两会”新闻受到追捧;多家报纸开设微博版面,搜集刊登源于微博的评论、跟帖;记者、网民更是身兼作者、读者与传播者于一身,一边看一边写,不亦乐乎。

不仅是全国两会,在各省市的地方两会上,各级媒体也都将微博作为报道两会的新方式。《扬子晚报》、《羊城晚报》、《今日早报》等都开辟了《微博两会》主题专版,将微博作为两会时政新闻报道的新锐品牌,极好地扩大了媒体报道影响力。

作为党报,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上情下达,得乎民心,顺乎民意,本来就是其题中应有之义。无论是两会,还是其他政府会议、领导讲话,出发点都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根本,关键在于凸显新闻的贴近性。而我们常常看到占据党报核心地位的时政新闻,在选材上篇幅冗长,空话、套话充斥其中,真正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被淹没,远离了普通受众,缺乏亲和力。

两会微博不仅是新闻报道的一大进步,也给传统媒体的改革带来反思和借鉴。新华网、人民网、央视及部分党报都开设了两会微博,这是对更广大的来自基层民众声音的关注,是寻求社情民意的好渠道,也是提升自身亲和力和影响力的有效方法。

然而,就传播内容的诉求而言,要从以往对于事实判断的单一关注,提升到对价值判断的高度关注。在资讯海量、观点杂陈的世界里,人们在丰富性的迷乱中有一种追求秩序与意义的强烈需求。因此,高度决定价值,思想决定影响力。在这方面,党报可以充分把自身的权威性、思想性与微博精简、轻松的报道方式相结合,弥补人们对微博“简约有余,深度不足”的缺憾。同时,又借助微博广泛的关注度传播优质新闻和引导舆论,提升媒体影响力。

(四)记者参与:微博中的当局者和旁观者

其实,无论是一个记者,还是普通公民,每个微博中的人,都在扮演着旁观者和当局者的双重角色。记者作为新闻的采写者,要做的就是让优质新闻被识别,从而进行更多的流通。使用任何网络社交平台,无论是先前的博客、播客还是现在的微博,好友是必不可少的。不同于以往的社交网站,微博的好友模式是单向的,即我是你的好友,但你不一定是我的好友,这在微博里被称为“粉丝”,粉丝越多,说明关注度越高,影响力也越大。就拿曾经的新华社记者,现在的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在微博上澄清网络传言一事来说,2010年3月13日,一篇名为《云南:应尽快将在拘留所意外死亡者的家属送入精神病院》的文章在网上流传,由于内容过于“荒谬”,网上舆论以一面倒之势对云南省人大代表及政府官员进行抨击。14日上午,伍皓的微博开始作出反应,并于14日下午在微博上澄清此帖为冒他人名义散播的一则谣言。之后,伍皓的微博一直更新“调查进展”。这些博文引发大范围转载和跟帖评论,网友开始由抨击当事人转向谴责造谣者,并纷纷转帖澄清谣言,敦促要“严惩造假”。此后,伍皓的微博人气愈来愈旺,关注度再度飙升。其实不仅是伍皓,在微博上,很多媒体人的粉丝数量也远远超过了一些艺人、明星。我认为,这是网友对媒体人天然的信任感所致,他们希望通过媒体人发布的微博信息,了解更多真相,获取更多真实信息。

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2010年屡被提及的一个新生词汇——“网络问政”。从去年两会前夕,温家宝总理与亿万网民的对话,到云南宣传部官员通过微博向网民辟谣,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内部从上到下已经形成一个共识——积极应对网络舆论,能够为行政部门争取到最大的主动权,其效果又取决于反应速度、反应渠道和反应方式三个主要因素。

如今的党报,需要做的不是战胜微博,更不该狭隘地坚持自身的面目不动摇,要能够适时适当地变形,借助微博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其实,理解了微博的特质,报纸进行技术变形的难度就降低了,报纸的改革也将容易得多。党报的改革与创新,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与努力,而多元化,必将是改革创新之后的成果与趋势。

(作者单位为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广告:

相关内容

编辑:Admin 时间:2011/4/6 14:52:12 阅览:410   返回    
党报
微博
扫描关注53BK报刊官网
扫描关注阅速公司微信